癫痫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脑电图、血药浓度监测、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脑电图: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核心检查,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可评估异常放电情况。常规检查建议每3-6个月一次,发作频繁者需缩短间隔。视频脑电图能同步记录临床发作表现与脑电变化,对调整抗癫痫药物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2、血药浓度监测:
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治疗初期每月检测一次,稳定后每3-6个月复查。通过监测可避免药物过量或剂量不足,尤其对联合用药、肝肾功能异常或妊娠患者更为必要。
3、肝功能检查:
丙戊酸类药物可能引起肝酶升高,建议治疗前检测基线值,用药后前半年每月复查,之后每3-6个月检查转氨酶指标。儿童及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者需加强监测频率,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4、肾功能检查:
卡马西平、托吡酯等药物可能影响肾功能,需定期检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老年患者及长期服药者建议每6个月评估肾功能,出现排尿异常或水肿症状时应立即检查。
5、影像学检查:
头颅核磁共振可排查结构性病变,新发癫痫患者建议至少完成一次检查。治疗期间若发作形式改变或药物控制不佳,需复查核磁明确是否存在肿瘤、海马硬化等继发病因。
癫痫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等诱发因素。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6、叶酸及钙质,适量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运动选择散步、游泳等低风险项目,避免潜水、攀岩等高风险活动。家属应学习癫痫发作急救措施,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长期服药者每年需评估骨密度,预防抗癫痫药物相关的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