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硝酸咪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不同药物针对的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感染情况选择。
1、克霉唑克霉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适用于皮肤念珠菌病、体癣、股癣等浅表真菌感染。该药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抑制其生长,对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常见致病真菌有效。使用期间可能出现局部刺激感,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
2、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常用于足癣、花斑癣等皮肤真菌感染,对革兰阳性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其剂型包括乳膏、喷雾等,能渗透角质层持续发挥作用。糖尿病患者使用需加强血糖监测,妊娠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
3、酮康唑酮康唑可治疗头皮屑、脂溢性皮炎等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感染,口服制剂对系统性真菌感染有效。该药可能影响肝功能,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转氨酶水平。避免与抗酸药同服,需在酸性环境中吸收。
4、伊曲康唑伊曲康唑适用于甲真菌病、深部组织感染等严重真菌感染,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胶囊剂需餐后服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注射液禁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与特定降糖药联用。
5、氟康唑氟康唑对念珠菌性阴道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效果显著,可通过血脑屏障。其口服吸收不受胃酸影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耐药性,建议配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真菌感染治疗需坚持足疗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规定周期。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加强营养支持。出现红肿扩散、发热等加重症状时需及时复诊,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混合使用多种抗真菌药物。
眼睛真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滴眼液、口服抗真菌药物、手术清创、局部冷敷、保持眼部清洁等方式治疗。眼睛真菌感染通常由角膜外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缺陷、植物性外伤、潮湿环境接触等因素引起。
1、抗真菌滴眼液那他霉素滴眼液对丝状真菌感染效果较好,适用于浅层角膜真菌感染。氟康唑滴眼液可抑制多数念珠菌属,需配合全身用药治疗深部感染。两性霉素B滴眼液对曲霉菌有效,但可能引起结膜刺激症状,使用期间需密切观察角膜上皮完整性。
2、口服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片能穿透血眼屏障,适用于进展性真菌性眼内炎。伊曲康唑胶囊对镰刀菌属有效,需监测肝功能。氟胞嘧啶片常与两性霉素B联用治疗隐球菌感染,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药浓度避免骨髓抑制。
3、手术清创角膜溃疡清创术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药物渗透,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深部感染。玻璃体切割术能清除眼内真菌病灶,多合并玻璃体腔注药。严重角膜穿孔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需长期抗真菌治疗预防复发。
4、局部冷敷使用无菌冰袋包裹纱布外敷眼睑,每次不超过10分钟可缓解红肿疼痛。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渗出,但不可直接接触角膜。合并角膜溃疡时应避免冷刺激,防止加重角膜基质溶解。
5、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清除分泌物和真菌菌丝。佩戴角膜接触镜者需停用镜片,避免机械摩擦损伤角膜上皮。修剪睫毛减少真菌附着,接触植物或土壤后需彻底清洁双手再触碰眼部。
眼睛真菌感染患者应避免揉眼,外出佩戴防护眼镜阻挡风沙和异物。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摄入,如鸡蛋、胡萝卜等促进角膜修复。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消毒毛巾枕套等个人物品。出现眼红、畏光加重或视力下降时须立即复诊,真菌性眼内炎可能快速进展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抑制患者应评估调整基础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