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手术通常不属于大手术,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完成。胆囊息肉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息肉局部切除术、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造瘘术。
胆囊息肉手术的创伤程度与息肉性质、手术方式密切相关。腹腔镜手术仅需在腹部打3-4个0.5-1厘米的小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开腹手术需要在上腹部作5-10厘米切口,术后疼痛感较明显,恢复时间相对延长。对于单纯性胆固醇息肉,有时仅需切除息肉保留胆囊,手术范围更小。恶性息肉或胆囊癌变时,需扩大切除范围并清扫淋巴结,此时手术风险显著增加。
特殊情况下胆囊息肉手术可能转为大手术。当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基底宽大、生长迅速或合并胆囊炎反复发作时,手术难度会增大。若术中发现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或意外损伤胆总管,需中转开腹并放置引流管。高龄患者合并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围手术期风险也会升高。
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裂开。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普食,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有无复发,出现发热、黄疸、持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3个月后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幼儿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保守治疗有效,少数需手术干预。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轻度肥大可通过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口服孟鲁司特钠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中重度患者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反复鼻窦炎或中耳炎,经3-6个月规范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