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术后可能出现尿路感染、出血、输尿管损伤、尿漏、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需通过规范操作和密切监测降低风险。
1、尿路感染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手术可能将细菌带入泌尿系统,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术后需常规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保持导尿管通畅。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2、出血碎石过程中可能损伤肾实质或血管,出现血尿或腹膜后血肿。轻微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缓解,严重出血需介入栓塞治疗。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出血概率。
3、输尿管损伤硬质输尿管镜可能造成黏膜撕裂或穿孔,表现为腰痛或尿液外渗。术中采用软镜技术、控制灌注压力可降低损伤风险。轻度损伤留置双J管可自愈,严重损伤需手术修复。
4、尿漏肾造瘘管或输尿管支架管移位可能导致尿液渗入腹腔或皮下,引起局部肿胀。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至关重要,多数尿漏在调整导管位置后缓解,持续漏尿需手术探查。
5、肾功能受损长时间手术、造影剂使用或严重感染可能造成急性肾损伤。术前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控制手术时间,术后监测肌酐变化。肾功能损害多为可逆性,严重者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术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促进残石排出并降低感染风险。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适量补充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尿液碱化。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血尿或腰痛加剧时需立即返院检查。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可通过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定期监测等方式防治。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健康问题,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加速有关。控制血糖是防治的基础,需通过饮食管理、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维持血糖稳定。调节血脂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包括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必要时使用他汀类药物。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糖尿病患者还应戒烟限酒,避免肥胖,保持健康体重。对于已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等。
建议糖尿病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遵医嘱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