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水肿可通过利尿消肿、控制蛋白尿、限制钠盐摄入、补充白蛋白、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肾病综合征通常由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1、利尿消肿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袢利尿剂可促进水钠排泄,减轻水肿。氢氯噻嗪片适用于轻度水肿,螺内酯片可对抗醛固酮作用。使用利尿剂需监测电解质,避免低钾血症。严重水肿可短期联用甘露醇注射液提高血浆渗透压。
2、控制蛋白尿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是基础治疗,需足量足疗程使用。他克莫司胶囊、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抵抗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可减少蛋白漏出。
3、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水分摄入量根据尿量调整,通常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宜选择低钠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白、淡水鱼肉等,补充优质蛋白同时减轻肾脏负担。
4、补充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适用于血浆白蛋白低于20克/升的重度水肿,可提高胶体渗透压。输注后需联合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长期需通过饮食补充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脱脂牛奶等。
5、抗感染治疗合并感染时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可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水肿部位。定期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感染控制后水肿多能改善。
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下肢,穿着宽松衣物。记录每日体重、尿量及血压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蛋白质选择以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为主,如蛋清、瘦肉等,分次适量摄入。水肿消退后逐步恢复活动,定期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
高尿酸血症肾病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使用降尿酸药物、碱化尿液、透析治疗等方式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通常由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过多、肾脏功能受损、遗传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食物嘌呤含量较高,应尽量避免食用。可以适量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嘌呤含量较低且有助于尿酸排泄。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煎烤。
2、增加饮水量每日保持2000-3000毫升的饮水量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建议分次少量饮用,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类饮品,这些饮品可能抑制尿酸排泄。夜间也应保持适量饮水,防止尿液过度浓缩。
3、使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片可抑制尿酸生成,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苯溴马隆片能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非布司他片是一种新型降尿酸药物,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尿酸水平。
4、碱化尿液碳酸氢钠片可以碱化尿液,提高尿酸溶解度。枸橼酸钾颗粒不仅能碱化尿液,还能补充钾离子。使用碱化尿液药物时需监测尿pH值,维持在6.2-6.9较为适宜。避免过度碱化导致钙盐沉积。
5、透析治疗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蓄积的尿酸和其他代谢废物。血液透析每周需要进行2-3次,每次4小时左右。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每日需要更换透析液3-5次。
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低嘌呤饮食,每日保持足够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定期监测血尿酸、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出现关节肿痛、尿液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