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通过补液治疗、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治疗诱因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应激、其他疾病等因素引起。
1、补液治疗补液治疗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补充体液,改善循环血量。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初期快速补液有助于恢复有效血容量。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尿量、血压及心率等指标,避免心力衰竭或脑水肿等并发症。
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需采用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通常使用短效胰岛素注射液控制高血糖。胰岛素剂量需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目标为每小时血糖下降3-5毫摩尔每升。治疗期间需每小时监测血糖,防止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低血糖或脑水肿。
3、纠正电解质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伴随低钾血症,需在胰岛素治疗开始后及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补钾需根据血钾水平及尿量调整,避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加重心律失常风险。同时需监测血钠、血镁等其他电解质水平,必要时予以补充。
4、纠正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可通过胰岛素治疗和补液自行纠正,严重酸中毒时需谨慎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碳酸氢钠适用于动脉血pH值低于7.0或出现循环衰竭的患者,使用时需缓慢静脉滴注。过度纠正酸中毒可能导致低钾血症或反常性脑脊液酸中毒。
5、治疗诱因需积极寻找并控制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原因,如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调整降糖方案解决胰岛素治疗中断问题。对于合并急性胰腺炎或心肌梗死的患者,需同步进行专科治疗。诱因控制不彻底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治疗失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后需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持规律运动。日常需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出现呕吐、腹痛或多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习识别嗜睡、呼吸深快等危重表现,掌握紧急处理措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出的气体通常带有烂苹果味,这是丙酮挥发产生的特征性气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当血液中酮体浓度超过代谢能力时,丙酮会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其中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会导致血液pH值下降,而丙酮是中性物质,具有挥发性。当血液中酮体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丙酮会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呼吸道,随呼气排出体外。由于丙酮具有特殊的烂苹果气味,因此患者呼出的气体会有明显异味。这种气味通常在血糖超过16.7mmol/L、血酮体浓度显著升高时出现,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除丙酮气味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呼吸系统表现。由于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患者常表现为深大呼吸,即库斯莫尔呼吸。这种呼吸模式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减轻酸中毒程度。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部分老年患者或长期糖尿病患者可能对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不敏感,呼出气体异味可能是较晚出现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需要立即就医治疗。患者及家属应了解其典型表现,包括多饮多尿加重、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以及呼出气体异味等。日常应规律监测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避免感染、创伤等诱因。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和尿酮体,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