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1、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急性脑卒中的大多数,主要由血栓或栓塞导致脑动脉阻塞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原因,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内血栓脱落也可能引发脑栓塞。患者常突发偏瘫、言语不清或意识障碍,需紧急溶栓或取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等。
2、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血管破裂或动脉瘤破裂所致。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迅速昏迷。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治疗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
3、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可控危险因素,长期未控制可损伤血管壁。糖尿病、高脂血症会加速动脉硬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发病风险。部分患者存在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先天因素。
4、诊断方法头部CT是首选检查,可快速区分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MRI能更清晰显示早期缺血病灶。血管造影可评估血管狭窄或畸形情况。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有助于发现心源性栓塞因素。血液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
5、急救处理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随意搬动患者。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对溶栓治疗至关重要。急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吸氧、降压、降颅压等处理。符合条件者在时间窗内可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
预防急性脑卒中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血液循环。定期体检监测血管健康状态,心房颤动患者应遵医嘱抗凝治疗。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窗。
脑卒中偏瘫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脑卒中偏瘫通常由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1、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早期康复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如穿衣、进食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如长春西汀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以及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对于脑梗死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药物治疗需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3、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水中运动疗法利用水的浮力减轻肢体负担,适合早期康复。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4、心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疗。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可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分享康复经验。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可能需要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手术方式。手术可改善脑部供血,但需评估手术风险和获益。术后仍需配合康复治疗,手术效果因人而异。手术决策需由神经外科医生综合评估后做出。
脑卒中偏瘫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食物。根据康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家属需协助患者坚持康复计划,创造安全的居家环境,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