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可通过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及时就医等方式防治。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水分摄入不足、体质虚弱和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补充水分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可适量饮用含钾、钠的运动饮料,但需控制糖分摄入。若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增加饮水量。
2、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将室温控制在26-28摄氏度。外出时避开10-16点高温时段,选择阴凉处活动。必须户外作业时,应穿戴透气防晒衣物,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老年人和儿童应减少正午外出,使用遮阳伞等防护工具。
3、合理饮食多食用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菠菜。每日保证1-2两瘦肉或豆制品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可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清热解暑饮品,但胃肠功能弱者需控制饮用量。避免空腹状态下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4、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次不超过30分钟。运动前后各补充150-200毫升温水,运动中每15分钟饮水50-100毫升。若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
5、及时就医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等重度中暑症状时,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可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夏季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医务人员可能根据病情使用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药物,或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夏季预防中暑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外出时可随身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用品。衣物选择浅色透气面料,每日更换清洗。空调房内可放置一盆清水保持湿度,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增加海带、紫菜等富含矿物质的食材。若出现乏力、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降温措施。
尿毒症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方式防治。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脏病进展、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原因引起。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是防治尿毒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缬沙坦胶囊,将血压维持在目标范围。定期复查肾功能,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2、调整饮食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控制水分摄入量。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3、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使用琥珀酸亚铁片治疗肾性贫血。对于高磷血症可服用碳酸钙片或司维拉姆片。出现水肿时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利尿。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药物不良反应。
4、血液透析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通常每周进行2-3次。治疗前需建立动静脉内瘘,透析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变化。长期透析患者需注意预防感染和营养不良。
5、肾移植肾移植是尿毒症的根本治疗方法,适用于符合条件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移植前需进行配型检查,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片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移植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药物浓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尿毒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出现乏力、恶心、水肿加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