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持续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脑血管长期承受高压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肢体瘫痪或意识障碍。冠状动脉硬化可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严重时出现心肌细胞坏死。
2、靶器官损害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引起左心室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肾脏细小动脉硬化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初期表现为夜尿增多,晚期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
3、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异常可导致视力模糊、视物变形,严重时发生视网膜出血或视神经水肿。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为四级,Ⅲ级以上可能出现火焰状出血和棉絮斑,Ⅳ级伴有视盘水肿预示极高危状态。
4、主动脉病变血管壁长期承受高压可能形成主动脉夹层,表现为突发撕裂样胸痛伴血压异常波动。马方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升主动脉瘤,瘤体破裂可导致猝死,需紧急外科手术干预。
5、认知功能障碍慢性脑灌注不足与微出血灶可能诱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研究显示控制血压可延缓认知衰退进程,尤其对伴有白质病变的老年患者更为重要。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规律,采用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肥胖者需减轻体重。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和颈动脉超声等靶器官评估项目。出现胸闷、视物模糊或浮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慢性肾衰竭会引起高血压。慢性肾衰竭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有效排出,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肾脏缺血会刺激肾素分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肾功能受损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一氧化氮等舒血管物质的产生,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部分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此时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而肾功能减退又会加重高血压,最终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难治性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通常低于130/80mmHg。建议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高钾食物。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同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肾脏疾病,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