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按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从肾功能代偿期到尿毒症期,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数值及临床症状。
1、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在90-60毫升/分钟,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此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偶有夜尿增多或乏力。肾脏储备功能下降但尚能维持基本代谢需求,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高血压和蛋白尿,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60-30毫升/分钟,血肌酐明显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食欲减退、轻度水肿等症状。此时需严格低蛋白饮食,补充复方α-酮酸片,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
3、肾功能衰竭期肾小球滤过率30-15毫升/分钟,血肌酐显著升高。常见严重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等症状。需限制钾磷摄入,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配合药用炭片吸附毒素,并开始透析前准备。
4、尿毒症早期肾小球滤过率15-10毫升/分钟,出现皮肤瘙痒、心包炎等尿毒症症状。需启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配合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肾性骨病,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监测心血管并发症。
5、尿毒症晚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毫升/分钟,伴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需规律透析或考虑肾移植,使用琥珀酸亚铁片改善贫血,注意防治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密切监测心肺功能。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限制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坚果的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
慢性肾功能衰竭5分期是指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疾病进展分为1-5期,对应肾功能从代偿期到尿毒症期的全过程。分期标准主要依据GFR数值、临床症状及并发症,1期为肾功能正常但存在肾损伤标志物,2期为轻度下降,3期为中度下降,4期为重度下降,5期为终末期需透析或移植。
1、1期肾功能代偿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ml/min但存在肾脏损伤证据,如蛋白尿或影像学异常。此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偶发疲劳或夜尿增多。治疗重点为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保护肾功能,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8g/kg/d。
2、2期肾功能轻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60-89ml/min,肾脏储备功能开始减退。可能出现轻度贫血、电解质紊乱,需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建议使用复方α-酮酸片调节代谢,配合低磷饮食,每日磷摄入控制在800mg以下,禁用含铝磷结合剂。
3、3期中度肾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30-59ml/min,分为3a期和3b期。症状包括明显贫血、骨痛、高血压加重,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配合碳酸镧咀嚼片控制血磷。饮食需调整为低蛋白、低钾模式,每日蛋白摄入0.6g/kg,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
4、4期重度肾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15-29ml/min,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并发症。需开始透析前准备,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钙散调节血钾,配合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kg,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5、5期终末期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需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3次或腹膜透析每日4-6次,移植前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改善营养状态。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每日不超过1000ml,禁用含镁药物,补充活性维生素D3胶丸防治肾性骨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电解质及营养指标,每期均应控制蛋白质、磷、钾、钠的精准摄入。1-3期重点延缓进展,4-5期需预防严重并发症。建议采用低脂、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但保持适度活动,每日步行30分钟为宜。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禁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