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等。病毒性结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腹泻病毒性结肠炎患者多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每日排便次数可能明显增多。腹泻可能与病毒侵袭肠黏膜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有关,严重时可出现蛋花汤样便。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应尽快就医。
2、腹痛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病毒刺激肠道平滑肌痉挛是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热敷腹部或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可缓解症状,但需排除其他急腹症。
3、发热低热或中度发热常见于疾病初期,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发热与病毒血症及炎症反应相关,可能伴随畏寒、乏力。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
4、恶心呕吐病毒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及延髓呕吐中枢可能导致反复恶心呕吐,婴幼儿症状更为明显。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呕吐剧烈时可使用多潘立酮片止吐。
5、里急后重直肠受刺激时可产生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伴有肛门坠胀感。这与病毒局部侵袭直肠黏膜有关,排便后症状可能暂时减轻。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病毒性结肠炎患者应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刺激肠道。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期间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高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