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与维生素B12在生理功能、代谢途径及缺乏症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主要区别包括吸收方式、参与代谢的生化反应、缺乏导致的疾病类型及补充来源。
1、吸收方式:
叶酸在小肠上段以单谷氨酸形式直接吸收,而维生素B12需要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后在回肠末端吸收。维生素B12吸收过程更复杂,胃部手术或萎缩性胃炎患者易出现吸收障碍。
2、代谢作用:
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载体参与嘌呤合成和DNA甲基化,维生素B12则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和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叶酸代谢障碍,引发甲基四氢叶酸陷阱现象。
3、缺乏症状:
叶酸缺乏主要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孕妇缺乏可能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维生素B12缺乏除贫血外,还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如脊髓后索变性,出现感觉异常和共济失调。
4、储存时间:
肝脏储存的维生素B12可供人体使用3-5年,而叶酸储存仅能维持2-3个月。长期素食者更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但叶酸缺乏往往发展更快。
5、补充来源:
叶酸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和动物肝脏,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肉类、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维生素B12在植物性食物中几乎不存在,严格素食者需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获取。
日常饮食中需注意两者协同补充,绿叶蔬菜搭配动物肝脏可同时获取两种营养素。备孕女性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中老年人和胃肠功能减退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烹饪时避免长时间高温处理食材,叶酸易受热破坏,急火快炒能更好保留营养成分。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素检测后针对性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