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甲后第一次换药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但多数情况下疼痛程度可以耐受。疼痛感主要与伤口恢复情况、个人痛阈以及换药操作方式有关。
拔甲后创面通常覆盖敷料,首次换药时敷料可能与新生组织粘连,移除时可能产生牵拉痛。若术后未发生感染且创面清洁,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软化敷料,配合轻柔操作减轻疼痛。部分患者仅感觉短暂刺痛或压迫感,换药后疼痛会逐渐缓解。术后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也可帮助控制疼痛。
少数情况下若创面出现感染、血肿或敷料过度干燥粘连,换药时疼痛可能较明显。此时医生会先进行创面清创或局部麻醉处理,再更换抗菌敷料如磺胺嘧啶银乳膏纱布。糖尿病患者或末梢神经敏感者可能对疼痛感知更强,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换药方案。
换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透气,避免沾水或剧烈活动。穿宽松鞋袜减少摩擦,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渗液、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拔智齿后脸肿可通过冷敷、药物消肿、保持口腔清洁等方式缓解。
拔智齿后脸肿是常见现象,通常与局部组织创伤、炎症反应有关。术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肿胀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术后24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毛巾敷脸,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消肿。若肿胀明显或持续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肿痛安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地奥司明片能改善微循环,肿痛安胶囊可活血化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用于预防感染。同时需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创口。术后48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进流质或软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肿胀超过3天不缓解或伴发热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