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牙一般不建议直接拔除,需根据牙齿松动程度和牙槽骨吸收情况综合评估。
牙周病早期或中期患者,牙齿松动较轻且牙槽骨吸收未超过根长三分之一时,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控制炎症,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多数患牙能保留。若存在深牙周袋,可辅助使用甲硝唑口颊片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厌氧菌。此时拔牙可能造成邻牙移位或咬合功能受损,优先考虑牙周夹板固定等保守治疗。
当牙周病进展至晚期,出现三度松动、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三分之二或反复脓肿时,患牙保留价值较低。此时拔除患牙有助于阻止炎症扩散,避免累及邻牙及颌骨。但需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实施拔牙术,术后可能需植入人工骨粉促进创口愈合。合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者需提前调控血糖至安全范围。
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牙周检查。吸烟者需戒烟以降低牙周组织破坏风险。
牙周病变导致的牙齿松动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牙周病变可能与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轻度松动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改善,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中度松动可配合药物治疗,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控制感染。重度松动或牙齿无法保留时,需考虑牙周夹板固定或拔牙后修复。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避免过硬食物刺激。
日常注意戒烟限酒,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