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颤是指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且能自行终止的心律失常,属于心房颤动的常见类型之一。心房颤动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阵发性房颤的发作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概率,部分患者有家族史。长期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过量饮酒或摄入咖啡因可能刺激心脏传导系统。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可能损伤心房结构。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通过代谢异常干扰电活动。
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可减少诱发因素。控制血压血糖能降低心血管负担。药物治疗可选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变化,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日常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当补充镁钾等电解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现持续心悸或伴随胸痛、晕厥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增加脑卒中风险,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管理。
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在患者出现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濒死喘息时立即使用。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4分钟内,此时除颤成功率最高。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核心指征是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两种可电击心律。当设备分析确认存在上述心律时,会提示操作者进行除颤。操作前需确保患者胸部干燥,移除金属物品,并按照语音提示贴好电极片。设备会自动分析心律,若检测到需除颤的心律,会提示充电并指示按下放电按钮。对于非可电击心律如心电静止或无脉电活动,设备不会建议除颤,此时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在公共场所发现疑似心脏骤停患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开始心肺复苏。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后应尽快使用,每次电击后无需检查心律,直接继续胸外按压。现代自动体外除颤器采用双向波技术,能量选择通常为120-200焦耳,可自动调节。儿童患者需使用儿科电极片或能量衰减器。注意在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不应中断抢救措施。
日常应定期检查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电池状态和电极片有效期,确保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建议接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掌握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规范操作流程。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的家庭成员及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更应熟悉设备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