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健康状况、手术需求等因素决定。
全身麻醉适用于多数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等大型手术。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任何疼痛。这种麻醉方式便于医生操作,患者不会因术中体位变动产生不适。全身麻醉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状况。麻醉药物可能引起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通常短期内可缓解。
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适用于部分下肢关节置换手术。椎管内麻醉通过向脊髓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患者保持清醒但手术区域无痛觉。这种麻醉方式对全身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较快,适合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但术中患者可能因保持清醒状态产生紧张情绪,且麻醉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稳定。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有助于骨骼和肌肉恢复。定期复查,观察假体位置和功能恢复情况,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肿胀通常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术后肿胀是常见现象,多数情况下可逐渐缓解,但需警惕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对软组织的切割和牵拉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损伤,引发组织液渗出。人工关节植入后机体产生的异物反应会刺激炎症介质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术后早期活动不足可能影响下肢肌肉泵作用,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慢使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可能暂时抑制血管收缩功能。手术部位敷料包扎过紧也会阻碍淋巴液回流。
少数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突发性严重肿胀,伴有皮肤温度升高和压痛。假体周围感染可能引起持续加重的肿胀并伴随发热。关节腔内积血未及时引流可能形成血肿压迫血管。过敏体质患者对植入材料产生排异反应时会出现进行性肿胀。关节周围肌腱或韧带损伤未完全修复可能导致慢性水肿。
术后应保持患肢适度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等康复训练。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袜时需注意松紧度适宜。冰敷可帮助减轻早期肿胀但每次不超过20分钟。如发现肿胀突然加重、皮肤发绀或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下肢血管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