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交界性逸搏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被动性异位搏动,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心脏交界性逸搏可能由窦房结功能抑制、房室传导阻滞、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因素引起。
1、窦房结功能抑制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当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时,房室交界区可能代偿性发出逸搏。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严重者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2、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冲动不能下传,交界区可能产生逸搏维持心室收缩。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易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可伴有心悸或晕厥。需通过心电图明确分型,药物可选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高度阻滞需起搏治疗。
3、药物影响洋地黄类药物过量、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抑制窦房结或房室传导,诱发交界性逸搏。患者多有明确用药史,需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使用相应拮抗剂,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4、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异常可影响心肌电活动,导致交界区自律性增高。多伴有原发病表现如呕吐、肾功能异常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后逸搏常可消失,严重时需心电监护。
5、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影响窦房结及传导系统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交界性逸搏。多伴随胸痛、心电图ST段改变,需紧急处理心肌缺血,改善冠脉血流,必要时行血运重建。
心脏交界性逸搏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加重心律失常的因素,保持规律作息。饮食需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定期心内科随访,监测心电图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
肛门与前面交界处有个凸起可能由痔疮、肛周脓肿、尖锐湿疣、皮脂腺囊肿、直肠脱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痔疮痔疮可能与久坐、便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肛门肿物、便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通常伴随红肿热痛等症状。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形成脓液后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需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3、尖锐湿疣尖锐湿疣由HPV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菜花样赘生物。可遵医嘱外用鬼臼毒素酊、咪喹莫特乳膏,或采用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去除疣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传染。
4、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可能与毛囊堵塞有关,表现为皮下圆形肿物。较小囊肿无须处理,若继发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体积较大或反复发作者需行囊肿切除术,术后保持切口干燥。
5、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有关,严重时可见肠管脱出肛门。轻度可进行提肛锻炼,重度需行直肠悬吊固定术。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
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香蕉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5-10秒,重复10-15次。若肿物持续增大、破溃出血或伴随发热,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