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患者一般能输液,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种类。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输液治疗常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循环稳定或给药。
对于病情稳定的心肌梗塞患者,在医生监测下可进行缓慢输液。常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补充血容量,避免使用含钾液体以防加重心脏负荷。输液速度通常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20滴,同时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合并心力衰竭时可能采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减轻心脏负担。
急性发作期或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谨慎输液。此时快速补液可能加重肺水肿,需在重症监护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若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可能静脉注射抗血小板药物如替格瑞洛片以预防血栓形成。
心肌梗塞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可适当食用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或核桃。恢复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立即就医。
化脓性扁桃体炎输液三天仍发热可通过调整抗生素、联合退热治疗、局部护理、补液支持及复查血常规等方式处理。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高热及扁桃体脓性分泌物。
1、调整抗生素若当前抗生素疗效不佳,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敏感药物。化脓性扁桃体炎常见病原体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治疗前建议进行咽拭子培养及药敏试验,避免耐药性产生。
2、联合退热治疗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双氯芬酸钠栓等退热药物。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颈部,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持续高热需警惕脓毒症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并发症。
3、局部护理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负荷,配合西地碘含片缓解咽部疼痛。咽喉喷雾如开喉剑喷雾剂可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减轻吞咽不适。
4、补液支持发热导致体液丢失需增加饮水量,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电解质紊乱者可口服补液盐散Ⅲ,维持尿量及颜色正常。儿童患者家长需监测脱水征象如囟门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
5、复查血常规治疗72小时无改善需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影像学检查如颈部超声可排除扁桃体周围脓肿。若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肿胀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诊耳鼻喉科行脓肿切开引流。
患者应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选择米汤、蒸蛋等低刺激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热饮食加重黏膜损伤。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但须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密切观察体温曲线变化,若发热间隔延长提示治疗有效,反之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治疗期间禁止自行停药,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防止复发或风湿热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