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三级通常属于心力衰竭的晚期阶段,但并非终末期。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心衰三级指患者在轻度体力活动时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静息状态下症状可缓解,需积极医疗干预控制病情进展。
心衰三级患者日常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活动如穿衣、慢走即可诱发气促、心悸或胸痛,常伴有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典型表现。此阶段心脏泵血功能已显著下降,但通过规范治疗仍可改善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等药物联合治疗,部分患者需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
少数心衰三级患者若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疾病、顽固性心律失常或终末期心肌病等复杂情况,可能快速进展至心衰四级终末阶段,此时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可能是最终选择。但多数患者通过严格限盐、控制每日饮水量、规律服药及定期随访,仍能维持较稳定的生活质量。
心衰三级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24小时内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需警惕体液潴留。饮食需采用低钠高蛋白模式,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边脚踏车等康复训练,运动强度以不诱发气促为度。出现持续咳嗽、平卧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