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这种疾病可能与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环境因素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治疗上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止痒药物、避免过敏原等方式缓解症状。
1、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鸡蛋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治疗上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并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g/5ml,每日一次缓解症状。
2、药物反应: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治疗上需停用可疑药物,并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10mg/ml,每日一次以减轻症状。
3、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荨麻疹。治疗上需针对感染源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同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以止痒。
4、环境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环境过敏原可能引发荨麻疹。治疗上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非索非那定片60mg,每日一次控制症状。
5、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治疗上需通过免疫调节药物如环孢素软胶囊50mg,每日两次进行干预,同时监测免疫功能。
小儿急性荨麻疹的护理需注重饮食调理,避免摄入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治疗。
急性荨麻疹止痒可通过冷敷、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避免搔抓等方式缓解。急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皮肤风团伴剧烈瘙痒。
1、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局部敷贴,每次不超过10分钟。低温可收缩毛细血管,减少组胺释放,暂时缓解瘙痒和肿胀。避免直接接触冰块导致冻伤,冷敷后需保持皮肤干燥。适用于局部风团较小且无皮肤破损的情况。
2、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通过收敛作用减轻瘙痒,每日可重复使用多次。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可短期涂抹于患处,每日1-2次。外用药物前需清洁皮肤,避免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褶处。孕妇及儿童使用前应咨询
3、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通过阻断H1受体抑制过敏反应,缓解瘙痒和风团。西替利嗪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适合日间使用。严重者可联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4、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片用于广泛性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的重症患者,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炎症。地塞米松注射液适用于喉头水肿等急症。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现象。儿童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5、避免搔抓搔抓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组胺,加重瘙痒和皮损。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夜间瘙痒明显者可口服镇静类抗组胺药。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心理疏导有助于减轻焦虑诱发的搔抓行为。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需记录可疑诱因如食物、药物接触史,避免热水烫洗和饮酒。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坚果等高致敏食物摄入。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或持续48小时不缓解,应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过敏原检测,预防复发需改善免疫功能并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