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流产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阴道出血等反应。流产药通常包含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两种药物,主要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拮抗孕激素、诱发宫缩等。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多数人会出现轻微不适,少数可能出现严重过敏或大出血。
服用米非司酮后部分人会出现轻度头晕、乏力或乳房胀痛,这些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米索前列醇服用后2-6小时可能引发明显宫缩痛,伴随血块排出,出血量类似或略多于月经,持续时间约1-3周。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发热畏寒等也较常见,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刺激平滑肌收缩有关。
极少数情况下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若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2倍以上、持续3小时未缓解,或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可能存在不完全流产或感染风险。服药后需严格遵医嘱复查超声,确认妊娠组织完全排出,避免残留导致宫腔粘连或继发不孕。
流产后应卧床休息1-3天,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两周内禁止盆浴、游泳及性生活,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和益母草胶囊等药物。如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异常症状,需警惕血栓形成风险,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