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全身僵硬可能与神经系统退化、肌肉张力异常、药物副作用、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或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有关。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累及运动功能,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1. 神经系统退化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当病变累及基底神经节、皮质脊髓束等运动调节区域时,会导致肌张力增高。患者可能出现动作迟缓、步态僵硬,但不同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此时需通过脑脊液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多奈哌齐片、美金刚胺缓释胶囊等改善认知药物,配合康复训练缓解症状。
2. 肌肉张力异常疾病晚期患者常因中枢运动控制失调出现肌强直,表现为四肢被动活动阻力增大、关节屈伸困难。可能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损伤有关,需与痉挛性截瘫鉴别。护理时应每日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挛缩。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盐酸替扎尼定片或巴氯芬片等肌松药物,但需警惕加重嗜睡的副作用。
3. 药物副作用部分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利培酮分散片常用于控制痴呆伴发精神症状,但可能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导致肌张力障碍。表现为突发颈部后仰、躯干扭转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片也可能加重肌肉僵硬,调整用药方案后可缓解。
4. 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约30%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合并路易体痴呆或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除认知障碍外还出现静止性震颤、面具脸等典型症状。需通过多巴胺转运体PET鉴别,治疗可试用左旋多巴胶囊,但疗效常不如原发性帕金森病显著。物理治疗如平衡训练、步态调整对维持运动功能更重要。
5. 长期卧床失用终末期患者因活动能力丧失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每日需进行2-3次被动关节活动,使用泡沫垫保护骨突部位。营养不良会加速肌肉流失,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乳清蛋白粉。同时注意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建议家属为患者制定包含认知训练、肢体活动的结构化日常计划,保持卧室温暖避免寒冷诱发强直。定期评估吞咽功能防止呛咳,选择易穿脱的宽松衣物。若僵硬突然加重或伴发热,需排查感染等并发症。晚期患者可考虑使用记忆海绵床垫和防抓握餐具,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综合管理运动障碍与认知衰退。
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压疮可通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垫、营养支持和局部伤口护理等方式改善。压疮通常由长期受压、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因素引起。
1、定期翻身老年痴呆症患者因活动能力下降容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局部皮肤持续缺血缺氧。建议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避免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受压。翻身时动作轻柔,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更换体位,使用软枕支撑身体空隙。若已出现压疮,需根据伤口情况缩短翻身间隔时间。
2、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或出汗会导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削弱角质层屏障功能。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后轻轻拍干。失禁患者应及时更换 absorbent pads,可涂抹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保护肛周皮肤。床单被褥需选用透气材质并保持平整无皱褶。
3、减压垫使用静态压力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力学因素。轮椅和床垫应配备记忆棉或凝胶减压垫,分散体压分布。气垫床可通过周期性充放气改变受压点,但需注意调节适宜压力等级。足跟保护器能预防足部压疮,肘部可用软性护套包裹。
4、营养支持低蛋白血症会延缓伤口愈合,每日需保证1.2-1.5g/kg优质蛋白摄入。可增加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粉等食物,必要时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同时补充维生素C 200mg/日促进胶原合成,锌元素20mg/日参与组织修复。存在吞咽困难时应调整食物质地。
5、伤口护理一期压疮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二期以上需清创后使用水胶体敷料或藻酸盐敷料。深部组织损伤需外科清创,配合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每次换药观察创面颜色、渗出液性状,记录伤口面积变化。合并蜂窝织炎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预防需多学科协作,护理者应每日检查全身皮肤状况,特别注意医疗器械接触部位。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室温维持在22-26℃避免出汗。营养补充需结合患者吞咽功能和饮食习惯调整,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参数。出现发热、伤口恶臭或渗液增多等感染征象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