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具体效果与病因、干预时机及治疗方式有关。性早熟是指儿童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肾上腺疾病、外源性激素摄入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药物抑制性激素分泌或手术切除病灶。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可有效延缓骨龄进展,改善最终身高。常用药物如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曲普瑞林注射液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80%以上患儿经规范治疗后可达到正常青春期发育进程。外周性性早熟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肾上腺肿瘤引起的早熟在手术切除后症状多能消退。部分单纯乳房早发育的患儿可能无须特殊治疗,观察期间有自然消退可能。
继发于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遗传疾病的性早熟治疗难度较大,需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控制进展。极少数下丘脑错构瘤导致的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立体定向放疗,但完全治愈率不足50%。外源性激素暴露引起的早熟在脱离接触源后6-12个月可逐渐恢复,但骨龄超前不可逆。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速度,记录第二性征出现时间。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骨龄和激素水平,避免食用可能含激素的保健品。保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控制BMI在正常范围。若发现6岁以下女童出现乳房发育或男童睾丸增大,应及时至儿童内分泌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