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通过多喝水、休息、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物理降温等方式治疗。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受凉、疲劳、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感冒时身体容易脱水,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毒,建议每日饮用温水或淡盐水1500-2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
2、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感冒期间应减少体力活动,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药物治疗:感冒症状较重时可使用药物缓解,如对乙酰氨基酚片500毫克/次,每日3次退热,盐酸伪麻黄碱片60毫克/次,每日3次缓解鼻塞,右美沙芬糖浆10毫升/次,每日3次止咳。
4、饮食调节:感冒期间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汤、蔬菜粥、水果泥等,避免油腻、辛辣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5、物理降温:感冒伴有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冷敷额头、保持室内通风等,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或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感冒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或污染环境,有助于加快康复。
小儿感冒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
小儿感冒多由外感风邪引起,临床常见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含连翘、淡豆豉等成分,适用于风热感冒伴咽痛症状。小儿感冒颗粒含广藿香、菊花等,对风寒或风热感冒均有缓解作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含麻黄、苦杏仁等,针对咳嗽痰黄等肺热症状效果较好。这三种药物均需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调整用量,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服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症状加重或服药3天无效应及时复诊。
治疗期间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温水促进代谢。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