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主要危害包括消化道出血、贫血、肝功能恶化、腹水以及感染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通常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消化道出血。曲张的静脉壁薄弱,容易破裂,引起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需紧急就医。治疗上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贫血:反复的消化道出血会导致慢性失血,进而引发贫血。贫血会使人感到乏力、头晕、心悸,影响日常生活。改善贫血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同时控制出血源头。
3、肝功能恶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与肝硬化相关,曲张的存在提示肝功能已受损。肝功能恶化会引发黄疸、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需针对原发肝病,如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等。
4、腹水:门静脉高压不仅导致静脉曲张,还可能引发腹水。腹水会使腹部膨隆,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需穿刺引流。控制腹水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等。
5、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会加重病情,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日常护理中,患者应避免食用粗糙、刺激性食物,减少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内镜检查。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饮食上以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如鸡蛋、鱼肉、豆腐等,避免高盐食物。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通过内镜下套扎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通常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慢性肝炎、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套扎术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将曲张静脉套扎,阻断血流,防止破裂出血。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轻中度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避免粗糙食物刺激食管黏膜。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适用于门静脉高压严重或反复出血的患者,通过在肝内建立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该手术能有效预防再出血,但可能增加肝性脑病的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肝功能。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出血和再出血。常用药物包括普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特利加压素等。普萘洛尔通过阻断β受体减少心输出量,降低门静脉压力。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静脉血管,减轻门静脉系统淤血。特利加压素用于急性出血时的止血治疗。
4、饮食调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坚硬、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食物划伤曲张静脉。限制钠盐摄入,减轻腹水和水肿。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5、定期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肝功能评估,监测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压力变化。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和处理再出血风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肝病,控制肝硬化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腹压突然升高导致静脉破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时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