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通常需要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病情加重或复发。血压管理是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存在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为关键。
偏瘫患者多因脑卒中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而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持续升高可能加重脑血管损伤,诱发再次脑出血或脑梗死。临床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下。可通过低盐饮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实现这一目标。常用降压方案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部分偏瘫患者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血压波动,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骤升。这类情况需调整降压方案,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需更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血压监测应包含晨起、服药前及睡前多个时段,记录变化趋势供医生参考。
偏瘫患者除药物控制外,需保持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康复训练宜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床边脚踏车训练,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保持情绪稳定,突发头晕或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平卧测量血压。建议每3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血管状态,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偏瘫引起的吞咽困难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偏瘫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可能与脑卒中、脑外伤等因素有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偏瘫患者的吞咽困难通常表现为进食时呛咳、食物滞留口腔或咽部、流涎等症状。脑卒中后中枢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使食物误入气管风险增加。长期吞咽困难可能引发体重下降、脱水等问题,部分患者需要鼻饲管或胃造瘘维持营养。
少数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较轻,仅表现为进食速度减慢或特定质地食物吞咽障碍。这类情况可通过吞咽功能训练改善,但仍有必要进行吞咽造影等专业评估。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也可能伴随进行性吞咽功能恶化。
建议家属协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避免平躺喂食。食物应选择糊状或泥状等易吞咽形态,温度以常温为宜。定期进行口腔清洁,进食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出现反复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需警惕吸入性肺炎,应尽快到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