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褥疮可通过定期翻身、伤口清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褥疮通常由长期受压、营养不良、皮肤潮湿、血液循环障碍、感染等原因引起。
1、定期翻身帮助老人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减轻局部皮肤受压。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分散压力,避免骨突部位持续受压。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伤。
2、伤口清创对已形成的褥疮进行规范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和渗出液。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浅表溃疡可用水胶体敷料,深度溃疡可能需要藻酸盐敷料。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感染性褥疮需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局部镇痛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
4、物理治疗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超声波治疗可帮助消炎消肿,改善局部微循环。电刺激疗法有助于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
5、手术治疗对于深度溃疡或大面积坏死,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手术。严重病例需行皮瓣移植术覆盖创面,促进愈合。手术前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术后感染。
护理褥疮老人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每日检查皮肤状况,保持清洁干燥。适当进行被动运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心理护理同样重要,给予老人充分关爱和鼓励。褥疮愈合后仍需持续预防,避免复发。如发现伤口恶化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早期褥疮一般能用褥疮膏,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褥疮膏适用于皮肤完整但出现红肿、压之不褪色的Ⅰ期褥疮,或表皮破损的浅表性Ⅱ期褥疮。若创面已出现深部组织损伤、感染或坏死,则需就医处理。
褥疮膏通常含氧化锌、凡士林等成分,可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同时保持创面湿润环境。部分产品添加抗菌剂如磺胺嘧啶银,能预防轻度感染。使用时需先清洁患处,轻柔涂抹薄层,每日2-3次。配合定时翻身、减压垫使用效果更佳。
当褥疮膏使用3-5天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渗液增多、异味、周围皮肤发热发红时,提示可能进展为Ⅲ期以上褥疮。此时需停用褥疮膏,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者等高风险人群更易发生感染扩散,应尽早由医生评估。
除规范用药外,预防褥疮复发需加强营养摄入,保证每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量。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骨突处使用记忆棉减压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潮湿刺激。定期检查皮肤状态,发现早期迹象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