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通常可以长期点眼药水,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眼药水是控制眼压的常用手段,但长期使用可能伴随副作用或疗效下降。
青光眼患者需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以延缓视神经损伤。前列腺素类衍生物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能增加房水排出,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可减少房水生成,这两类药物常作为一线选择。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适用于对其他药物不耐受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眼压、视野及视神经变化,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用药可稳定病情。
部分患者长期使用眼药水可能出现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等局部反应,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心率减慢或支气管痉挛。若出现药物耐受性导致眼压失控,需联合激光治疗或手术干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药水仅作为临时降压措施,必须及时手术解除房角阻塞。
青光眼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眼压和视功能,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日常生活中需控制咖啡因摄入,避免倒立等增加眼压的动作,阅读时保持光线充足。若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等症状加重,须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青光眼患者通常可以接受冷冻手术治疗,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评估决定。冷冻手术主要用于降低眼压,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或无法耐受其他手术的患者。
冷冻手术通过低温破坏部分睫状体上皮细胞,减少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该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适合高龄或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手术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单次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眼部充血、疼痛等反应。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或部分继发性青光眼,冷冻手术可作为联合治疗手段,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控制眼压。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术后眼压反弹、持续性低眼压或视力下降等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等特殊类型可能疗效有限。多次重复治疗可能导致睫状体功能永久性损伤,需严格控制治疗次数与能量参数。儿童青光眼患者因眼球发育特点,通常不建议首选该术式。
术后需定期监测眼压、视力及眼底变化,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在暗环境长时间用眼。建议每3-6个月进行青光眼专科随访,根据眼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