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等。右心衰竭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继发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
1、下肢水肿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是典型表现,早期见于踝部,随病情进展可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水肿与钠水潴留、静脉压升高有关,午后加重晨起减轻。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抬高下肢促进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
2、颈静脉怒张坐位时可见颈外静脉充盈,严重者平卧位颈静脉仍显露,是右心房压力增高的直接征象。检查时需将床头抬高30度观察,常伴随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该体征提示中心静脉压升高,需警惕容量负荷过重。
3、肝淤血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伴触痛,长期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早期表现为右上腹闷胀感,进食后加重。查体可见肝区叩击痛,严重者出现黄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使用损伤肝脏药物。
4、消化道症状胃肠淤血引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与门静脉系统充血相关。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需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合并腹水时需限制每日饮水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较左心衰竭轻,但合并肺部疾病时症状明显。与心输出量降低、组织供氧不足有关。建议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避免剧烈活动诱发症状加重。
右心衰竭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液体摄入量,保持出入量负平衡。饮食宜低盐低脂,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注意观察水肿程度和尿量变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长期服用利尿剂者需定期复查电解质,避免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合并肺部疾病者应坚持氧疗和呼吸康复训练。
老年人心衰晚期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下肢水肿、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心衰晚期主要由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冠状动脉疾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肺部啰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尿量减少、食欲下降、发绀等体征。
1、呼吸困难老年人心衰晚期常出现静息或轻微活动时呼吸困难,夜间可能加重需高枕卧位或端坐呼吸。这与肺淤血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有关,可能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减轻心脏负荷,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剧,被迫采取坐位以缓解症状,提示严重肺淤血。可能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导致肺毛细血管楔压增高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室重构,配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半卧位休息。
3、下肢水肿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多从足踝开始向上蔓延,与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相关。可能伴随肝肿大、腹水等右心衰竭表现。需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遵医嘱口服螺内酯片联合托拉塞米片利尿,定期监测电解质。
4、乏力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出现持续疲劳感,轻微活动即感力不从心。可能与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循环障碍有关。建议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
5、意识模糊晚期可能出现嗜睡、定向力下降等脑缺氧表现,严重时发生心源性脑病。与心排血量锐减导致脑灌注不足相关。需立即就医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必要时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改善循环,避免跌倒损伤。
老年心衰患者日常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内,采用低盐低脂饮食。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感染诱发急性加重。家属应协助记录尿量及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水肿加重,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