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等。右心衰竭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继发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
1、下肢水肿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是典型表现,早期见于踝部,随病情进展可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水肿与钠水潴留、静脉压升高有关,午后加重晨起减轻。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抬高下肢促进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
2、颈静脉怒张坐位时可见颈外静脉充盈,严重者平卧位颈静脉仍显露,是右心房压力增高的直接征象。检查时需将床头抬高30度观察,常伴随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该体征提示中心静脉压升高,需警惕容量负荷过重。
3、肝淤血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伴触痛,长期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早期表现为右上腹闷胀感,进食后加重。查体可见肝区叩击痛,严重者出现黄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使用损伤肝脏药物。
4、消化道症状胃肠淤血引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与门静脉系统充血相关。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需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合并腹水时需限制每日饮水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较左心衰竭轻,但合并肺部疾病时症状明显。与心输出量降低、组织供氧不足有关。建议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避免剧烈活动诱发症状加重。
右心衰竭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液体摄入量,保持出入量负平衡。饮食宜低盐低脂,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注意观察水肿程度和尿量变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长期服用利尿剂者需定期复查电解质,避免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合并肺部疾病者应坚持氧疗和呼吸康复训练。
冠心病心衰一般分为四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级依据主要与日常活动受限程度、症状表现及静息状态下的不适感有关。
1、Ⅰ级患者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普通活动不会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衰症状。通常仅在剧烈运动或高强度体力负荷时可能出现轻微不适,但静息状态下心脏功能正常。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无须特殊药物治疗。
2、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如爬楼梯、快步行走时会出现气促、疲劳等症状。患者需避免过度劳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改善心脏负荷,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活动如穿衣、洗漱即可诱发心悸、呼吸困难,静息状态下症状缓解。此时心脏泵血功能显著下降,需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等药物,并严格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
4、Ⅳ级患者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静息状态下仍存在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常伴有下肢水肿、肺部啰音等体征。需住院接受静脉利尿剂治疗,部分患者需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心脏移植等高级干预手段。
冠心病心衰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超过规定范围。适当进行有氧康复训练如步行、骑自行车,但需根据心功能分级调整运动强度。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