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可能对手术造成延迟愈合、感染风险增加等影响。褥疮患者需在术前评估皮肤状况,必要时先处理创面再行手术。
褥疮导致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可能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愈合。手术区域若存在褥疮,可能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缝合后切口愈合延迟,增加术后裂开概率。褥疮创面常伴有细菌定植,手术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血流播散,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败血症。全麻手术时褥疮部位持续受压可能加重组织损伤,术中体位摆放需特别保护骨突部位。
严重褥疮可能改变原定手术方案。当褥疮与拟手术区域重叠时,外科医生可能需调整切口位置或推迟择期手术。大面积褥疮伴营养不良的患者,其蛋白质流失会影响术后组织修复能力。长期卧床的褥疮患者可能合并深静脉血栓,增加围手术期肺栓塞风险。部分严重感染性褥疮需要先进行清创手术控制感染源,再实施原计划手术。
褥疮患者术后护理需加强体位管理和营养支持。术后应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装置,每两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原有褥疮加重或新发压疮。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蛋白粉补充剂。监测手术切口和褥疮创面的愈合情况,发现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促进创面愈合。
褥疮引起发烧不退需及时就医并综合处理,主要措施包括伤口清创、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和体位管理。褥疮合并发热多提示局部或全身感染,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
1、伤口清创深度褥疮需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浅表溃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配合银离子敷料覆盖。感染创面可能需要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清创后保持创面干燥透气,避免大小便污染。
2、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若培养出耐药菌株,需调整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特殊抗菌药物。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疗程通常持续7-14天直至体温正常。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止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可配合退热贴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持续高热需进行血培养排查败血症,必要时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4、营养支持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可选择乳清蛋白粉。补充维生素C片促进胶原合成,锌硒咀嚼片加速创面愈合。贫血患者需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白蛋白低于30g/L时考虑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5、体位管理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垫环形减压垫,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清洁,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翻身时避免拖拽摩擦,可采用吊架辅助转移。
长期卧床患者每日需检查全身皮肤,尤其注意骶尾部、足跟等受压部位。保持室温22-26℃避免出汗潮湿,床单位使用吸湿透气材质。饮食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原则,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改善代谢。家属应学习正确翻身技巧,记录体温变化和创面情况,出现脓性分泌物或持续高热应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