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通过血液样本分析肝脏的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状态。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数值升高可能提示肝炎、脂肪肝等疾病。胆红素系列指标用于评估胆汁排泄功能,异常增高可能与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有关。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可判断肝脏合成能力,降低时需警惕肝硬化或营养不良。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或酒精性肝病。部分检查还会包含胆碱酯酶、前白蛋白等更灵敏的指标。
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停用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需遵医嘱。
吃抗病毒药一个月肝功能正常通常不能自行停药,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病毒复制,肝功能恢复正常仅反映肝脏炎症缓解,不代表体内病毒被完全清除。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仍需长期用药抑制病毒,部分患者需持续数年。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突然停药可能诱发肝衰竭。
少数经专业评估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或停药,但需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这类患者通常需满足持续病毒学应答、表面抗原转阴等严格条件,且停药后仍需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熬夜等伤肝行为,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