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在彩超中通常表现为肝实质内局灶性回声异常,主要特征包括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肝组织呈网格状改变、可能伴有门静脉高压征象。彩超描述需结合结节大小、数量、血流信号及肝脏整体结构变化综合评估。
1、结节形态肝硬化结节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常不光滑。代偿期结节直径多在10毫米以下,失代偿期可增大至20毫米以上。典型结节表现为"马赛克样"结构,由增生肝细胞团与纤维间隔交错形成。彩超可显示结节与周围肝组织的移行带不清晰,部分结节表面可见微小分叶。
2、回声特征多数结节呈等回声或稍低回声,与周围硬化肝组织对比度较低。随着纤维化进展,结节内部可出现点状强回声,系胶原沉积所致。约三成病例可见"结节中结节"现象,即大结节内包含不同回声特性的小结节。晚期可能出现混合回声区,提示癌变可能。
3、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较正常肝组织减少,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常升高。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部分可见离肝血流。异常增生结节周边可能出现"篮网状"血流环绕,肝动脉分支可呈现不规则增粗。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鉴别再生性结节与癌变结节的重要指标。
4、伴随征象典型肝硬化彩超可见肝包膜波浪状改变,肝右叶萎缩伴左叶代偿性增大。门静脉主干直径超过13毫米,脾静脉增宽伴脾肿大。约半数病例可见胆囊壁水肿呈"双边征",部分患者出现腹水无回声区。这些继发改变有助于判断肝硬化分期。
5、动态监测对于3-6个月内新发结节、直径超过15毫米结节、或原有结节增长超过20%的情况,需缩短复查间隔。超声造影可提高结节定性准确率,动脉期快速增强提示恶性可能。弹性成像能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剪切波速度超过2.0米/秒通常对应F3以上纤维化。
肝硬化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常规彩超监测,重点观察结节血流变化和新生病灶。日常需严格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但需避免过量补铁。出现腹胀加重、下肢水肿或皮肤黄染时应及时复查超声。建议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提高早期肝癌筛查率,必要时进行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乳腺炎在超声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局部回声增强或减弱、导管扩张及血流信号增加等特征。乳腺炎的超声描述主要有腺体结构改变、导管扩张、血流信号异常、脓肿形成、淋巴结肿大等。
1、腺体结构改变乳腺炎患者的腺体组织在超声下可见结构紊乱,正常乳腺组织的均匀回声被破坏,可能出现片状或结节状的低回声区。急性炎症期腺体回声普遍增强,慢性炎症可能出现纤维化导致的不规则高回声。部分患者可观察到腺体层增厚,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
2、导管扩张乳腺导管在超声图像中呈现为无回声的管状结构,炎症刺激可导致导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哺乳期乳腺炎常见主导管扩张,直径超过3毫米,管内可能观察到乳汁淤积形成的点状回声。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出现多级导管扩张,部分病例可见导管内絮状回声。
3、血流信号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炎症区域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呈点状或短线状分布,脉冲多普勒可测得低阻力型血流频谱。急性期血流信号增加显著,慢性炎症可能仅见局部血流轻度增多。脓肿形成时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中心坏死区无血流显示。
4、脓肿形成严重乳腺炎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边界不清,后方回声增强。脓肿内部可见细密点状回声或分层现象,加压探头可见内容物流动。脓肿壁厚薄不均,周围腺体组织回声增强。
5、淋巴结肿大乳腺炎常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超声可见淋巴结体积增大,长径超过10毫米,皮质增厚但门结构尚存。急性炎症期淋巴结血流信号增加,慢性期可能恢复正常。需注意与恶性淋巴结相鉴别,后者多表现为门结构消失或异常血流分布。
乳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哺乳期需规律排空乳汁避免淤积。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衣减少局部压迫,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时可局部冷敷缓解不适。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急性期应暂停患侧哺乳,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复查超声评估病情进展。定期乳腺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炎症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