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鼻中隔偏曲、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能有效清除过敏原、分泌物和病原体。每日重复进行可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鼻塞症状。操作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冲洗力度适中,避免呛咳或耳部不适。合并鼻出血或中耳炎急性期时应暂停使用。
2、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过敏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短期使用改善鼻塞,但连续应用不超过7天。细菌性鼻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选择需根据鼻炎类型和严重程度个体化调整。
3、免疫治疗针对尘螨、花粉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诱导免疫耐受。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疗程需持续3-5年,有效率较高。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哮喘发作等不良反应,需在专业机构监测下进行。
4、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顽固性鼻塞患者,鼻中隔矫正术可改善解剖结构异常。神经切断术能减少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手术创伤较小但存在出血、粘连等风险,术后需定期换药和鼻腔护理。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需谨慎评估手术指征。
5、中医调理玉屏风散加减可益气固表,苍耳子散适用于风寒型鼻炎。针灸选取迎香、印堂等穴位疏通经络,艾灸足三里能温阳健脾。需辨证施治,避免滥用辛温发散药物导致黏膜干燥。建议联合饮食调理,少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鼻炎患者应保持室内湿度,定期清洗寝具减少尘螨接触。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和花粉刺激,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质。急性发作期可用热蒸汽熏鼻缓解症状,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头痛、嗅觉减退时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病因后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