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运动障碍是指因脑卒中导致的大脑运动功能区域受损,引发的肢体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偏瘫、肌张力异常、平衡失调等症状,可分为弛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种类型。
脑卒中运动障碍的核心机制是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后,运动传导通路中断。当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受损时,常导致对侧肢体偏瘫。运动皮质及锥体束损伤会造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基底节区病变则可能导致不自主运动或肌张力障碍。早期运动障碍多表现为弛缓性瘫痪,随着病程进展可能转为痉挛状态。
这类运动障碍具有明显的中枢性瘫痪特征,与周围神经损伤不同。典型表现包括联合运动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肌张力折刀样增高等。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的痉挛模式较为常见,可能伴随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协调障碍,表现为共济失调或运动分解现象。
建议卒中后患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注意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康复过程中应定期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若出现肌痉挛加重或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干预。
脑卒中有三高一般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这三种疾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三高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概率。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治疗高血压需要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药物,同时注意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
2、高血糖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脑卒中风险。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控制血糖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配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脑梗死风险。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角膜弓等体征。治疗高脂血症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预防脑卒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三高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异常时及时就医。控制三高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需要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