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淌鼻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鼻炎、高血压、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鼻腔黏膜脆弱、外力撞击、炎症刺激、血管压力增高、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可能导致反复鼻出血。
1、鼻腔干燥空气干燥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会导致鼻腔黏膜水分流失,黏膜下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摩擦即可破裂出血。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孔。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
2、外伤鼻部受到撞击或频繁揉搓可能损伤鼻腔内血管网,尤其是儿童常见因玩耍磕碰导致鼻出血。外伤后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血管破裂会呈现活动性出血,需压迫鼻翼止血并冷敷。反复外伤需排查鼻骨骨折。
3、鼻炎过敏性鼻炎或感染性鼻炎会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擤鼻涕等动作加剧黏膜损伤。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等药物控制炎症,减少机械刺激。
4、高血压血压急剧升高时鼻腔后部血管承受压力过大可能发生破裂,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止,需监测血压并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诱发鼻腔动脉性出血。
5、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或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自发性鼻出血且止血困难。可能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日常应保持环境湿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纠正挖鼻习惯。急性出血时坐位前倾,捏紧鼻翼压迫10分钟,冰敷鼻梁部位。若出血量大或每周发作超过两次,需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完善鼻内镜、血常规等检查。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血液疾病患者应定期随访凝血指标。
老淌鼻涕水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感冒、鼻窦炎等因素有关。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腔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导致清水样鼻涕增多,可能伴有鼻痒、打喷嚏等症状。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鼻腔分泌物增加以清除病原体,初期为清涕,后期可能转为黏稠鼻涕。鼻窦炎患者因细菌感染导致鼻窦黏膜炎症,鼻涕多为黄绿色脓性,可能伴随头痛、面部压痛。
日常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缓解症状。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建议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或抗生素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