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输尿管结石通常可以进行体外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直径小于20毫米的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肾功能良好且无严重尿路感染的患者。
体外碎石通过高能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小颗粒,随后通过尿液自然排出。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多数患者可在门诊完成治疗。碎石前需完善泌尿系CT或B超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大小及肾功能状况。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轻度疼痛或血尿,通常1-2天内缓解。术后需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3000毫升,配合适度跳跃运动促进排石。
当结石直径超过20毫米、质地过硬或位于肾下盏时,体外碎石效果可能欠佳。合并尿路畸形、重度肥胖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也不适宜该治疗。若结石嵌顿时间超过4周导致输尿管息肉形成,或反复碎石3次以上仍未排净,需考虑输尿管镜取石等替代方案。
术后2周需复查泌尿系超声确认排石情况,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腰痛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复诊。日常应控制钠盐与动物蛋白摄入,草酸钙结石患者需限制菠菜、浓茶等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患者建议碱化尿液。长期预防可遵医嘱服用枸橼酸钾颗粒或别嘌醇片等药物调节尿液成分。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有少量积水可能是正常的,但积水持续增多或伴随症状则需警惕异常。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主要用于修复先天性或后天性输尿管狭窄,术后早期因组织水肿或暂时性引流不畅可能出现短暂积水,通常1-3个月会逐渐消退。若积水超过3个月未缓解、伴随发热或腰痛,可能与吻合口狭窄、感染或结石复发有关,需通过超声或CT进一步评估。
术后短期内轻度积水多属于正常恢复过程。手术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影响尿液引流效率,此时积水程度一般不超过2厘米,且无肾功能指标异常。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2升,避免憋尿,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积水吸收较慢,但若6周后积水深度仍超过1.5厘米,应考虑是否存在缝合线反应或局部炎症。
持续性积水往往提示病理状态。吻合口瘢痕增生是最常见原因,可能引起输尿管再度狭窄,表现为积水进行性加深伴肾区胀痛。其他情况包括术中遗漏的输尿管扭曲、术后粘连压迫或继发结石形成。这类患者需要完善利尿肾动态显像检查,评估分肾功能和梗阻程度。对于积水合并感染者,需及时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损害。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3个月,减少吻合口张力。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水肿加重,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尿量突然减少或尿液浑浊需立即就诊。常规随访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吻合口愈合良好者多数在半年内积水完全消失。长期随访中发现约15%患者需要二次干预,因此严格遵医嘱复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