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通常需要做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等检查。视神经萎缩可能与青光眼、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等症状。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评估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功能的基础项目,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或投影仪测定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视神经萎缩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严重者可降至光感或无光感。检查时需注意排除屈光不正等干扰因素,对无法配合的儿童可采用图形视力表或优先注视法。
2、视野检查视野检查能检测视神经纤维受损范围,常用自动静态阈值检查或动态Goldmann视野计。视神经萎缩多表现为中心暗点、鼻侧阶梯或向心性缩小等特征性缺损。对于严重视力低下者,可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评估残余视功能。
3、眼底检查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可观察视盘颜色变淡、边界清晰等典型改变。早期可能仅见颞侧苍白,晚期呈现全视盘苍白色。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可通过红光反射观察,伴有视网膜血管变细等继发改变时提示病程较长。
4、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视觉诱发电位能客观评估视路传导功能,视神经萎缩患者P100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该检查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对婴幼儿、认知障碍者具有特殊诊断价值。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可定位视路受损的具体节段。
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神经萎缩患者表现为各象限厚度变薄,尤其以颞侧和下象限显著。该技术对早期病变敏感度高,可动态监测病情进展,有助于鉴别青光眼等类似疾病。
视神经萎缩患者应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高脂饮食摄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刺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视力、视野等指标,发现视力骤降或视野明显变化时需及时就诊。避免剧烈运动或可能造成头部撞击的活动,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其用眼行为异常。
视神经炎可能会发展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是视神经的炎症性疾病,若未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导致视神经纤维损伤和萎缩。
视神经炎早期积极治疗通常可避免视神经萎缩。多数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能有效控制炎症,常用药物包括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同时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有助于神经修复。及时干预后视力预后较好,视神经萎缩概率较低。
少数反复发作或重症视神经炎可能遗留视神经萎缩。多发性硬化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长期炎症会导致轴突不可逆损伤。缺血性视神经炎因血供障碍更易发生萎缩。这类患者除常规治疗外,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调节或改善循环治疗,但部分仍可能出现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等后遗症。
建议视神经炎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尽早就医,急性期严格遵医嘱用药,恢复期定期复查视神经OCT和视野检查。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损伤视神经的因素,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燕麦、瘦肉等。若出现视力再次下降需立即就诊评估是否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