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损伤一般能用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如果存在皮肤破损或血液循环障碍,通常不建议冰敷。
冰敷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流,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和渗出。急性期损伤后48小时内可重复进行冰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冰敷同时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对于闭合性肌腱损伤,冰敷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组织代谢需求。
当手部存在开放性伤口、皮肤感觉异常或血管性疾病时,冰敷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糖尿病患者、雷诺综合征患者及周围神经病变者需谨慎。冰敷过程中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加重需立即停止。慢性肌腱炎或陈旧性损伤冰敷效果有限,此时热敷更合适。
肌腱损伤后应避免早期过度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恢复期可配合轻柔牵拉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手指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排除肌腱断裂。日常注意手部保暖,避免重复性劳损动作。
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可进行低强度主动运动、被动牵拉运动及渐进性抗阻训练,具体需根据恢复阶段和医生建议选择。
术后1-2周内以被动活动为主,由康复师或家属辅助完成手指屈伸动作,避免主动用力导致吻合口断裂。可配合冰敷减轻肿胀,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5-10次。此阶段禁止抓握、提拉等需要肌腱主动收缩的动作。
术后3-6周逐步过渡到主动辅助运动,使用橡皮筋或弹簧装置提供轻度阻力,训练手指分指、并指及腕关节旋转。推荐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轻负荷,水温保持32-35℃为宜。若出现疼痛需立即停止并反馈医生。
术后6周后经评估可加入功能性训练,如捏握海绵球、拧毛巾、写字等日常生活动作模拟。力量训练应从0.5公斤小哑铃开始,每周增加不超过10%负荷。职业运动员需在专业康复团队指导下进行专项运动模式重建。
术后康复期间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吸烟饮酒影响血液循环。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促进肌腱愈合。定期复查超声评估肌腱滑动度,若发现粘连需及时介入物理治疗。所有运动计划必须严格遵循个体化康复方案,不可自行增加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