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禁用或慎用的药物主要有含麻黄碱类复方感冒药、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拟交感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升高血压、拮抗降压药效果或损害心血管系统等机制加重病情。
1、含麻黄碱类复方感冒药麻黄碱作为拟交感神经药物,能收缩血管并兴奋心脏,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常见含该成分的复方感冒制剂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合并冠心病患者更易出现心绞痛发作。高血压患者出现感冒症状时应选择不含麻黄碱的对症药物,如单纯抗组胺药或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2、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弱血管扩张作用,同时引起水钠潴留。长期使用可使收缩压平均上升,还会降低利尿剂、普利类等降压药的疗效。必须使用时建议短期小剂量应用,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通过促进肾小管钠重吸收和增强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升高血压。系统性使用超过生理剂量时,多数患者会出现血压波动,原有高血压控制难度增加。必须使用时需调整降压方案,优先选择钙拮抗剂等不受激素影响的药物。
4、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成分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并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使年轻女性用药者舒张压显著增高。含炔雌醇的避孕药对血压影响更明显,高血压女性建议改用孕激素单药避孕或屏障避孕法。
5、拟交感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迅速收缩外周血管并增强心肌收缩力。这类药物在过敏性休克等急救场景必须使用时,需配合静脉降压药物对冲升压效应,避免诱发脑出血或急性左心衰。
高血压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就诊时应主动告知所有在服药物。避免自行服用含钠量高的抗酸剂或中药滋补剂,谨慎使用滴鼻净等含血管收缩剂的局部用药。日常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禁用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肾病综合征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
1、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肾脏缺血。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后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症状。若需镇痛或退热,可遵医嘱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相对安全的替代药物。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易在肾皮质蓄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病综合征患者本身存在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使用后可能加重蛋白尿或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必要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头孢类等低肾毒性抗生素。
3、含马兜铃酸中药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长期使用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已受损,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会加速病情恶化。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黄芪颗粒、金水宝胶囊等护肾类中成药。
4、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碘普罗胺注射液等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渗透性肾病,尤其对合并糖尿病或脱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风险更高。检查前需充分水化,必要时改用钆类造影剂或磁共振等无创影像检查。
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本身具有剂量依赖性肾毒性,可能引起肾小动脉收缩和间质纤维化。使用期间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避免与利尿剂或ACEI类药物联用加重肾脏负担。
肾病综合征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肾内科医师评估,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若出现尿量骤减、下肢水肿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