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药物或饮食干预。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及病理因素。遗传因素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环境因素如感染或药物毒性,生理因素如高血压或糖尿病,外伤如肾损伤,病理因素如肾小球肾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抗凝药物如肝素。饮食干预需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胸肉、鱼类、豆腐。运动方面建议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水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个体化,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蛋白质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病理改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丢失大量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同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感染可能加重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2、血栓栓塞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主要与抗凝血酶Ⅲ丢失、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血栓可发生于深静脉、肾静脉、肺动脉等部位,肾静脉血栓表现为腰痛、血尿、肾功能恶化。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确诊后需长期口服华法林钠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急性肾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或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因素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部分患者需暂时性血液透析治疗。防治措施包括避免过度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注射用托拉塞米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4、蛋白质营养不良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负氮平衡,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1-1.5g/kg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牛奶、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必要时补充复方α-酮酸片以减少氮质废物产生。
5、内分泌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结合蛋白丢失,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钙磷代谢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需监测甲状腺功能,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给予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胶丸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激素者应监测血糖、血压,预防骨质疏松,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