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时通常以右上臂为准,但首次测量应双上肢对比。血压测量准确性主要受测量姿势、袖带尺寸、测量时间、设备校准、肢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右上臂优先临床指南推荐优先选择右上臂测量血压,因多数人右上臂血压较左上臂高约5-10毫米汞柱,这与右锁骨下动脉解剖位置相关。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袖带气囊宽度需覆盖上臂周长的80%,松紧以能插入两指为宜。测量前静坐5分钟,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2、首次双测对比初次测量血压时应同时测量双上肢血压,若两侧差值持续超过15毫米汞柱,可能提示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或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记录较高值一侧作为后续监测基准,但需排查血管异常。孕妇、糖尿病患者及动脉硬化人群更易出现显著肢体间血压差异。
3、特殊人群调整对于接受过乳腺切除术、存在动静脉瘘或上肢外伤者,可改用健侧手臂或下肢测量。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应避免在造瘘侧肢体测量。部分研究显示左利手人群可能左侧血压略高,但临床意义有限,仍建议以右侧为主。
4、测量干扰因素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排空膀胱。袖带过小会导致读数虚高,肥胖者需选用大号袖带。心律失常如房颤患者可能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寒冷环境或交谈时血压可能暂时性升高5-10毫米汞柱。
5、动态血压监测诊室单次测量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建议可疑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动态监测时通常选择非优势臂,避免日常活动干扰。家庭自测血压应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连续7天取后6天平均值作为评估依据。
定期校准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每年检测1次,电子血压计每2年检测。记录血压值时需同时注明测量体位与所用肢体。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钾含量高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憋气用力动作。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血压控制,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管收缩。建议每年进行1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状态。
大便检查中潜血试验的敏感性高于红细胞检测,通常以潜血阳性结果为准。潜血试验能检测微量出血,而红细胞检测仅反映肉眼或镜下可见的出血。
潜血试验通过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测血红蛋白或其衍生物,可发现消化道每日超过5毫升的微量出血,对早期胃癌、结肠癌等疾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该检查受饮食影响较小,但服用铁剂、维生素C或进食动物血液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免疫法潜血试验特异性较高,可避免食物干扰。
显微镜下红细胞检测直接观察粪便中完整红细胞,主要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结肠炎等。但红细胞在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上消化道出血时可能无法检出。样本存放时间过长或容器污染也会影响结果准确性。
检查前3天应避免进食动物肝脏、红肉及富含过氧化物酶的食物。若潜血与红细胞结果不一致,建议间隔1周后复查,必要时结合胃肠镜进一步明确出血部位。长期潜血阳性者需警惕消化道肿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