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早期表现主要有视物模糊、眩光敏感、夜间视力下降、单眼复视、色觉异常等。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透明性下降,早期症状可能轻微且进展缓慢,需通过眼科检查确诊。
1、视物模糊早期白内障患者常出现无痛性渐进性视力模糊,类似隔毛玻璃看东西。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散射,影响视网膜成像清晰度。这种模糊在强光下可能加重,因瞳孔缩小后更多光线通过混浊的中央区域。患者可能频繁更换眼镜度数但矫正效果有限。
2、眩光敏感晶状体不均匀混浊会导致光线散射异常,表现为对车灯、阳光等强光源耐受性降低。患者在夜间驾驶时可能出现光晕现象,严重时可伴随眼部不适感。部分患者会主动避免强光环境,或需佩戴防眩光眼镜缓解症状。
3、夜间视力下降暗环境下瞳孔扩大使更多混浊的晶状体周边部参与成像,导致夜间或昏暗处视物困难加剧。患者可能主诉黄昏后行动不便,或需要更强的照明才能完成阅读。这种症状与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夜盲不同,通常不伴视野缺损。
4、单眼复视晶状体局部密度不均可能造成单眼视物重影,遮盖健眼时症状持续存在。这种复视与双眼视轴异常导致的复视不同,常见表现为一个物体的轮廓周围出现虚影。症状可能时轻时重,与瞳孔大小变化有关。
5、色觉异常晶状体变黄褐色会吸收短波长光线,导致蓝色系颜色辨识度下降。患者可能感觉白色物体偏黄,或难以区分深蓝与黑色。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色觉系统可能呈现褪色感,类似佩戴棕色滤光片的效果。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需更密切监测。日常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延缓进展,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抗氧化物质。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性疾病。若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一般术后1-3天可以出院,具体时间受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主流术式,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第一天检查无异常即可出院,术后需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术后1周复查视力恢复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畏光或视物模糊,通常2-3天自行缓解。
少数采用囊外摘除术的患者恢复较慢,可能需住院观察3天左右。高龄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术后炎症反应可能较重,需延长观察时间。若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可能延长至5-7天,需密切监测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
出院后应保持术眼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眼,睡眠时佩戴眼罩保护。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等,促进角膜修复。术后1个月内禁止游泳、提重物等可能增加眼压的活动,出现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