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常见于儿童青少年,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诊断需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治疗依赖终身胰岛素替代,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预防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伴分泌不足,占糖尿病九成以上。多见于中老年超重人群,起病隐匿,部分患者以皮肤瘙痒、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治疗采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药,严重者需联合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多在孕24-28周通过75g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空腹血糖超过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超过10.0mmol/L可确诊。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治疗以饮食运动干预为主,必要时使用胰岛素。
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单基因糖尿病如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胰腺疾病继发糖尿病等。这类糖尿病需通过基因检测或胰腺影像学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线粒体糖尿病常伴听力下降,需避免使用双胍类药物。
诊断标准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或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均可诊断。无症状者需两次检测异常确认。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普通糖尿病不同,须采用专用界值。所有疑似患者应完善尿糖、酮体等辅助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饮酒,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处理。
157厘米女性的标准体重范围通常为45-55公斤。标准体重需结合年龄、肌肉含量、体脂率等因素综合评估,单纯身高体重比例不能完全反映健康状况。
标准体重计算通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公式,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对于157厘米女性,体质指数18.5-23.9属于正常范围,对应体重约45-55公斤。肌肉含量较高的健康人群可能超过此范围仍属正常,而体脂率超标者即使体重达标也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青春期女性因生长发育需要,体重可能略高于标准范围。中老年女性因肌肉流失,相同体重下体脂率可能偏高。孕期女性体重增长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应简单套用标准体重。
维持健康体重需要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相结合。每日饮食应包含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粗细粮搭配的主食,以及多种颜色的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2-3次力量训练帮助维持肌肉量。定期监测腰围和体脂率比单纯关注体重更能反映健康状况。如出现短期内体重明显波动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