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药物不当使用及电解质紊乱。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心脏功能恶化。
1、感染: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或支气管炎是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感染时机体代谢需求增加,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加重心脏前负荷。控制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同时监测液体平衡。
2、心律失常:
快速型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会显著降低心脏输出效率。心律失常时心室充盈时间缩短,每搏输出量下降,长期未控制可导致心肌重构。需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3、过度劳累:
体力活动超出心脏代偿能力时,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建议制定个性化活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
4、药物不当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水钠潴留,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会诱发反跳性高血压。部分中药如含甘草制剂也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调整用药方案需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进行。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均可影响心肌电生理稳定性,低钠血症会加重利尿剂抵抗。血电解质异常多与饮食不均衡或利尿过度有关,需定期检测并调整电解质补充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保持每日体重监测,体重短期内增加2公斤以上需警惕液体潴留。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3克以下,优先选择鱼肉、禽类等优质蛋白。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静息心率20次/分。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调整利尿剂或地高辛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尿毒症脑病、感染等。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1、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肾脏排钾能力下降,导致血钾水平升高。高钾血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治疗措施包括限制高钾食物摄入、使用降钾药物如聚苯乙烯磺酸钠散、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出酸性代谢产物,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积累。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深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纠正原发病、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等碱性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3、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时,水钠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限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必要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4、尿毒症脑病尿毒症脑病是由于体内毒素积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注射液等,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5、感染急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系统、血液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同时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急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饮食上应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