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伴腹膜炎需通过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补液支持、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阑尾炎伴腹膜炎通常由阑尾穿孔、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肠道梗阻、炎症扩散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阑尾炎伴腹膜炎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病变阑尾。常见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多数患者。开腹手术适用于腹腔感染严重或存在广泛粘连者。术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引流液性状。
2、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需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疗程通常持续至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肝肾功能。
3、腹腔引流对于腹腔脓液积聚者需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位置多选择盆腔或右结肠旁沟。引流期间需记录引流量和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液转为清亮、量减少后可考虑拔管。必要时可通过引流管进行腹腔冲洗。
4、补液支持患者因禁食、发热和炎症反应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量根据出入量调整。严重者可输注白蛋白或血浆改善低蛋白血症。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和量。
5、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可影响呼吸和早期活动。可采用多模式镇痛,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以及局部神经阻滞。疼痛评估使用数字评分法,控制疼痛评分在轻度范围内。避免过度镇静影响咳嗽排痰。
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纤维食物。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鼓励早期床上活动预防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腹痛加重需及时就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可降低复发风险。
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需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判断,未穿孔时及时治疗通常不严重,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早期急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炎症局限于阑尾内,通过规范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药物联合手术切除,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此阶段若及时干预,并发症概率较低,术后恢复期约7-10天,属于可控制的急腹症。
若病情进展至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腹痛加剧伴持续高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此时阑尾壁已出现局部坏死,需紧急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更严重者发生阑尾穿孔时,脓液扩散至腹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清理腹腔,住院时间延长至2-3周,死亡率显著升高。高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衰竭等危重情况。
出现持续右下腹痛伴发热时应立即禁食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逐步恢复流质至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监测有无残余感染或肠梗阻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