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某些人群可能因健康问题需要谨慎或避免乘坐飞机。孕妇、心脏病患者、近期手术者、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以及有严重贫血或血栓风险的人群均需特别注意。
1、孕妇:孕妇在怀孕早期和晚期乘坐飞机可能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航空公司通常对怀孕超过28周的孕妇有特殊规定,建议孕妇在乘机前咨询医生并携带相关证明。
2、心脏病患者:飞行过程中气压变化可能对心脏病患者造成负担,尤其是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心脏病患者在乘机前进行医学评估,并随身携带必要的药物。
3、近期手术者:术后恢复期乘坐飞机可能增加伤口感染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术后患者至少等待一周至两周再乘机,并遵循医生的。
4、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飞行中机舱内的低氧环境可能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建议患者携带急救药物,并在乘机前咨询
5、严重贫血或血栓风险者:贫血患者在低氧环境下可能感到不适,而长时间久坐增加血栓风险。建议贫血患者提前补充铁剂,血栓风险者穿着弹力袜并定时活动。
乘机前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适当运动有助于缓解不适,建议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适量饮水。
坐飞机耳膜穿孔可能与气压急剧变化、中耳炎、外伤、感染、先天性鼓膜薄弱等因素有关。耳膜穿孔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耳内出血等症状,可通过鼓膜修补术、药物治疗、避免用力擤鼻、保持耳道干燥、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
1、气压急剧变化飞机起降时舱内气压快速变化可能导致耳膜内外压力失衡,尤其当存在感冒或鼻塞时,咽鼓管功能失调会加剧压力差。此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或使用减压耳塞缓解,若已发生穿孔需避免剧烈运动并就医检查。
2、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患者乘机时炎症可能加重并引发穿孔,多与细菌感染有关,常伴随发热和脓性分泌物。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3、外伤飞行中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或头部撞击可能导致直接损伤,此类穿孔边缘多不规则。应立即停止任何耳道操作,避免进水,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较大穿孔需手术干预。
4、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气压变化下易发生穿孔扩大,常见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配合硼酸酒精清洗,感染控制后评估是否需鼓膜修补。
5、先天性鼓膜薄弱部分人群鼓膜结构天生薄弱,轻微气压变化即可导致穿孔。此类患者飞行前可预防性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穿孔后通常需观察2-3个月,未自愈者考虑脂肪或筋膜移植修补。
耳膜穿孔后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三个月内禁止游泳或潜水。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飞行恢复期建议选择高铁等交通工具,必须乘机时可咨询医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飞行中持续做捏鼻鼓气动作平衡压力。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耳鸣或眩晕需排查内耳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