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可能出现术后出血、咽喉疼痛、感染风险增加、味觉改变、鼻咽反流等后遗症。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创面愈合不良、中耳炎、腺样体残留增生、瘢痕形成、发音异常等。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异常症状。
1、术后出血术后24小时内创面渗血较常见,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剧烈咳嗽导致。少量渗血可通过局部冷敷和含漱生理盐水缓解。若出现鲜红色血液持续流出或血凝块堵塞气道,需立即就医进行电凝止血或缝合处理。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哭闹和剧烈活动。
2、咽喉疼痛术后3-5天咽喉部疼痛最为明显,与手术创伤和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镇痛药物。进食温凉流质食物有助于缓解不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需排除感染可能。
3、感染风险手术创面暴露于口腔环境易继发细菌感染。术后可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出现创面灰白色伪膜、脓性分泌物或持续高热提示感染,需进行细菌培养并调整抗生素。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4、味觉改变约两成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味觉异常,与手术牵拉舌咽神经或局部肿胀有关。多表现为舌根味觉减退或金属味觉,通常2-3个月自行恢复。长期味觉障碍需排除神经损伤,可进行味觉电生理检查。恢复期建议尝试不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重建。
5、鼻咽反流腺样体切除后部分患者出现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现象,与鼻咽腔结构改变有关。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可减轻症状,严重者需进行鼻咽部肌肉功能训练。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同步控制鼻部炎症,必要时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6-8次,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创面愈合。术后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评估鼻咽部恢复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等异常症状时须及时返院就诊。多数后遗症为暂时性,规范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