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挫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软组织挫伤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跌倒扭伤、过度劳累、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使用弹性绷带或支具固定损伤部位。下肢挫伤建议卧床时垫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上肢挫伤可用三角巾悬吊。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决定,一般需保持3-7天,严重者需延长至2周。过早活动可能加重毛细血管出血,导致肿胀加剧。
2、冷敷热敷损伤后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毛巾或暖水袋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冷热敷时需用干净布料包裹温度源,避免冻伤或烫伤。合并皮肤破损时禁止直接热敷。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云南白药气雾剂消肿散瘀,跌打万花油局部按摩促进吸收。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外用药需避开破损皮肤,禁止同时使用多种活血化瘀类药物。合并开放性伤口时应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4、物理治疗恢复期可采用超声波治疗加速组织修复,红外线照射改善微循环,低频脉冲电刺激防止肌肉萎缩。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出现皮肤过敏或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5、手术治疗严重挫伤合并血肿机化或肌腱断裂时,需手术清除血肿或缝合修复。术后需配合石膏固定4-6周,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术后康复阶段应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发生粘连性关节囊炎。
软组织挫伤恢复期间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适量食用鸡蛋、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肿胀消退后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患处干燥清洁。若3周后仍存在明显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查排除隐匿性骨折或韧带损伤。康复锻炼应遵循无痛原则,运动强度以次日不加重肿胀为度。
脑挫伤可能由头部直接撞击、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脑挫伤是外力导致脑组织与颅骨内壁摩擦或碰撞造成的损伤,通常伴随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症状。
1、头部直接撞击头部受到硬物直接击打时,颅骨与脑组织发生剧烈相对运动。常见于拳击、棍棒击打等暴力事件,或工作中被坠落物击中。这类损伤往往在受力点形成局部脑组织水肿,可能伴随头皮血肿或颅骨骨折。早期需通过头颅CT检查明确损伤范围。
2、高处坠落从超过3米高度坠落时,头部着地产生的冲击力可传导至脑实质。坠落过程中身体旋转会导致脑组织在颅腔内发生旋转性挫伤,常见双侧额叶和颞叶损伤。这类患者往往合并脊柱或骨盆骨折,搬运时需特别注意颈部固定。
3、交通事故车辆碰撞时头部与挡风玻璃、方向盘等物体高速碰撞,或急刹车时脑组织因惯性前冲撞击颅前窝。摩托车事故中未戴头盔者更易发生广泛性脑挫裂伤。这类损伤常伴随硬膜下血肿,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
4、运动损伤足球、拳击等高对抗性运动中,头部反复受到冲击可能造成累积性脑挫伤。橄榄球运动员的脑部磁共振常显示多发微小出血灶。此类损伤初期症状轻微,但长期可能引发慢性创伤性脑病,需严格控制运动强度。
5、暴力打击婴幼儿摇晃综合征是典型暴力所致脑挫伤,监护人剧烈摇晃婴儿导致未发育完全的脑组织在颅腔内移位。这类损伤常见视网膜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进行神经外科干预。老年人遭受暴力时也易因脑萎缩形成对冲伤。
脑挫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卡片游戏、简单计算练习等。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三个月内禁止参与任何可能造成头部撞击的活动。若出现持续头痛加重或肢体无力,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