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外阴瘙痒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选择透气卫生用品、避免抓挠、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外阴瘙痒可能与局部潮湿刺激、过敏反应、阴道炎、外阴皮肤病、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
1、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可暂时不穿内裤保持通风。经期需每2-4小时更换卫生巾,血量较多时可搭配使用棉质卫生裤。注意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肛周细菌污染。
2、选择透气卫生用品优先选用无香精、无荧光剂的棉质卫生巾,过敏体质者可尝试纯棉卫生巾或月经杯。避免穿着过紧的化纤内裤,夜间可改用透气性好的月经裤。使用卫生棉条者需注意及时更换,留置时间不超过8小时。
3、避免抓挠瘙痒剧烈时可隔着衣物轻压缓解,切忌直接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局部冷敷或涂抹炉甘石洗剂有助于止痒。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继发感染风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4、调整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高糖及海鲜类食物摄入,适当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保持尿液清淡。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帮助增强皮肤黏膜抵抗力。
5、及时就医如伴随异常分泌物、溃疡或发热,需排查细菌性阴道炎、外阴白斑等疾病。医生可能开具克霉唑栓治疗真菌感染,甲硝唑凝胶应对细菌感染,严重者需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切忌自行购买强效激素药膏涂抹。
月经期需特别注意休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避免游泳或盆浴。记录瘙痒发生时间与卫生用品品牌的关系有助于识别过敏原。长期反复瘙痒者建议月经结束后做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排除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影响。日常可选择纯棉宽松内裤,洗涤时与其他衣物分开并用阳光暴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