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可能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腔内积液导致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积液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的程度与积液量有关,积液越多听力下降越明显。耳闷胀感也是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一样。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耳鸣,表现为耳朵内有嗡嗡声或蝉鸣声。儿童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成绩下降,这与听力受损有关。
分泌性中耳炎对听力的影响通常是暂时性的,经过规范治疗大多可以恢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术和鼓膜置管术。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用力擤鼻涕,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感冒。
中耳炎粘连通常会影响听力,可能对听觉功能、耳部结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中耳炎粘连可能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因炎症反复发作使鼓膜与中耳腔壁发生粘连,阻碍声音传导。长期未干预可能加重粘连范围,甚至损伤听小骨链。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闷胀感或耳鸣,影响日常交流。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因听力障碍影响语音识别能力。粘连还可能继发胆脂瘤,进一步破坏中耳结构。
少数患者早期干预后听力影响较小,通过鼓室成形术等治疗可改善传导功能。但若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内耳损伤,听力恢复可能受限。粘连继发化脓性中耳炎时,可能伴随眩晕或平衡障碍。
建议定期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急性发作期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控制感染。